/ 北纬36°04′N | Dairy / 137 views

[Discours]20240731

Status

最近总是觉得睡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热。刚过去一场台风,也并没有凉快一点。

懒得出门、懒得吃饭、懒得思考。

Web Clip

1. 很多事情都可视为「最小创造单位

作者说豆瓣有个小组叫「做具体的人」共进会,并引用项飙的话「主动、积极地创造生活,才能让自己作为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具体」,提出了「最小创造单位」的概念。我认为作者列举的一部分事例可以说是创造,比如:

– 认真的写一篇帖子
– 学习新的菜
– 随手拍一张自己觉得不错的照片
– 记录一个不成熟的灵感
– 研究一个今天才听说过的人

但另外一部分不是,另外一些是保持生活的小小秩序,也有一些是保持好奇心。不过这些的确和「创造」一起构成了生活的具体部分。

2. 为什么有了SOP,问题依旧频发?

我的确是来了这间公司(某头部大厂)才知道有的工作交付就「制定一个SOP」,SOP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对它的理解就是一个制度。后来想到它应该不只是一个文档,还包含实际的落地执行。

但在大厂,SOP就是文档。先来的写了一个文档就已经宣称拿到了结果,后来的可以在旧的SOP上面再生产一个SOP,逻辑自洽、标准完美,就是最终都没落地。

SOP本身有问题吗?应该没有,「海恩法则」强调的包括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完美的制度,不落到实处都将导致严重事故发生。

不过文中作者用B站举的例子,顿时让我失去敬意。

3. 大厂离职之后到底做什么?

周围的朋友大部分在互联网公司,所有人都认为35之后要失业(实际有不少人过了35了还苟且者),这些年大家也都做好了随时被裁掉的准备,但基本大家都没想好,离职之后做什么,特别是最近又推出了延迟退休套餐,压力更大。

作者对互联网大厂离职员工的简单调研,作为在大中厂呆了10年的互联网网人,部分认同:

关于离职去向:小厂、回老家、数字游民都有,考公考编可能因为朋友年纪都大了,已经不符合条件。
数字游民:有个别搞自媒体的,但结论都是变现太难,赚点外快可以,作为主业无法养活自己。
大厂的「精英」:体感上互联网行业和金融业相比,「精英化」程度低很多,互联网底层不需要金融那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很多码农走的草根逆袭路线,但我觉得距离New money还差很远。

4. 用模型的视角做选择

对选择障碍很友好的、非常简单的做选择的方法,把选择的所有关键变量列出来做比较,并转化为评分机制,最后计算总分。我最近的三份工作可以说都是用类似的思路做决策的,现在看到有人系统的写了一下方法,分享一下。

通过矩阵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结构化,量化,并逐步解决。

  1. 分解问题,将其拆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
  2. 列出不同方案的属性,方便直观比较
  3. 化文字描述为可比属性,可以用1到5的评分来评估每个方面的优劣
  4. 矩阵分析与决策,也可以对不同因素赋予不同权重

Things

1. 妈妈病了

要习惯在一切都顺利的时候突然发生一些状况。周末本来和朋友约好要去台州吃新荣记,最终还是没有成行。妈妈突然住院且并没有告知我,她并不想我奔波,但阴差阳错总之我知道了,赶紧买票回来,好在并不严重。

我总觉得生活中有很多定时炸弹,不断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焦虑。树有次说我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还是像个孩子一样,不能接受生命的无常、离别和死亡。我想可能因为我内心从未成长,仍然停留在12岁,无法接受和面对突发状况。我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别人的分享,但拒绝接受,不断逃避。

2. 旅行·异地

在旅行和日常交流的沟通中发现了一些生活观念上的分歧,有几天我有点忧心忡忡,不过现在觉得顺其自然好了。树已经去北京开始新的求学(牛马)之路,正式开始异地,不想说这是一场考验,但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3. 提前退休

朋友圈有一个以前工作有一点的交集的人发了一篇「40岁,关于退休的一些说明」,表示自己将在40岁的最后一周退休,和所有的社会关系告别,并在40-60岁之间希望能度过一段完全的、属于自我的时光。

深感羡慕,羡慕这样极致的自由与勇气,并且赞同这一句「余生很贵……一个人在40岁时候,还能做出可能会后悔的决定,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今天看,朋友圈已经完全关闭,之前觉得他拍的照片非常好,现在也不能围观了。有一些人就是会想知道「后来他怎么样了」,但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Reviews

1. 克莱因壶

Marked 2024-06-30 19:06:33
8.9
不知从哪里开始,也不知从哪里结束。人生道路如同在克莱因瓶中无法逆行。

本月可以成为是冈岛二人之月,一口气把他们的代表作三步都看完。不过顺序选的不好,先看了《克莱因壶》,以至于后面两本略显逊色。很难相信《克莱因壶》写于30多年前,拿到现在来看故事都毫不过时,一方面技术仍然没有发展到书中设想的那样,一方面「缸中之脑」的概念虽然被太多作品使用,但每部经典作品的表达都仍然让人欣喜。

人们为什么能断言自己在镜外、映出的影像在镜内呢?谁也无法直接看见自己的眼睛。想知道自己的瞳孔颜色,就只能窥视镜子。既然如此,或许双瞳仅存在于镜中,不是吗?

从开始的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人生的道路如同在克莱因瓶中无法逆行。

2. 99%诱拐

Marked 2024-06-30 23:14:55
7.9
30年前的高科技犯罪到现在看也很不错,但太突出技术了反而剧情显得弱了。

这本如果在20年前读惊艳感都会更高,我的整体感受是作者太过于强调高科技犯罪中的技术成分,反而在情节上削弱了推理氛围。书中不经意透露的历史背景能感受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的发达,挺有趣。

整体上属于推理小说中的爽文,书中有两起完美犯罪,但两起完美犯罪又都有一些不完美,所以才称之为99%的诱拐吧。

3. 然后,门被关上了

Marked 2024-07-11 23:18:18
7.2
前面的推理非常精彩,气氛渲染得非常紧张。比起99%绑架好看。

这本书在我这里是三部作品中排名第二,虽然它的评分比99%诱拐低,但我觉得从「本格」推理的角度来看,它非常好。书中的场景是设定在密室中,但这不完全是密室逃脱式的推理小说,没有诡计谜题、没有神探、没有故弄玄虚,它就是从事实逻辑不断的抽丝剥茧,推理过程非常紧凑,有沉浸感,不知不觉的会代入,让读者的心思跟着不停的从动机、时间、手法猜测凶手到底是四人中的谁,结局出乎意料却又情理之中。

Discours N°16
Discours N°16
我的博客写什么?
我的博客写什么?
Discours N° 15
Discours N° 15
[Discours]20240624
[Discours]20240624

6

  1. Emily

    :smile: :smile: :smile:

    1. Leche

      嘻嘻

  2. S

    喜欢你那条裤子。

    1. Leche

      优衣库,你值得拥有

      1. S

        昨天刚去过,没看到啊。

        1. Leche

          搜索工装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