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s:
工作最近出了点问题,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带来的压力很大,严重点说是一筹莫展。并不觉得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但在这种场景中还是会焦虑。我性格悲观,遇到事情总会往糟糕的一面想,这些年虽有改善,仍会有点“杞人忧天”。
因为焦虑就喜欢看没营养的网络小说,借以逃避显示,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些时间了。
人生最残酷的是什么呢。最残酷的不是你走过一个路到很多年过去才后知后觉发现那是你人生的拐角。最残酷的是你明知那是你人生的一个拐角,却也只能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路口那样去走。路边花团锦簇,春色明媚,有朋友在你身边谈笑或哼着歌,于是你也轻轻笑着,好像真只是走过一个普通的路口。
Web Clip:
1、成长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以前年纪还小的时候对温柔体贴的大姐姐真的毫无抵抗力,后来自己慢慢成长了才发现要造出这样一种幻觉有多容易;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由于对数码产品和IT应用的喜爱觉得这些公司都在做很NB的事,进来发现一个一个都是草台班子;某种程度对感情也是,从小看的书里面都在讲两情相悦、爱情至上,谈过了才知道平淡才是真……
祛魅之后就是真正建立自我的过程。这个「自我」不是退守内心的,不是仰望权威的,而是自愿背负起自由这个重担,审慎而开阔地,从世界吸取养分,同时也向世界敞开自己的经验的。过程中可能充满犹豫、怀疑、否定,在当下的环境里,甚至可能还得放弃某些在主流看来挺重要的东西。
2、放下个人素质 享受缺德人生
相信很多人要到了三十岁以后再去看一些经典文学小说才能意识到为什么那么多虚构的小说里写的都是“不道德的爱情故事”。因为情感总是超越道德的,道德无法审判真正的欢愉,一个人快不快乐是骗不了人的。
年少时看包法利夫人的时候好纠结,总不明白为什么那么不道德的故事又让女主角那么快乐。长大后再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忽然发现,道德在爱情里所占的比重真是太轻了。有些爱情也真是寡恩且短命。或者这种叙事太现实了,在一段感情里总是一个人坦然地不忠,另一个人认命地深情。或者是在任何时空里,更少魅力更不被爱的那个人比较倒霉。
3、数字公民的核心能力:批判性忽视
批判性忽视(critical ignoring)的概念,一种故意的忽视,它涉及选择性地过滤和屏蔽信息,以控制个人的信息环境并减少接触虚假和低质量信息的机会,我的理解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现在的信息爆炸让人头晕目眩,有很多乍一看觉得很有道理的东西,加入到收藏夹根本来不及清理,当然不看也并不会怎么样,有一些话也是不说也没什么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更有意思的地方吧。
4、我们最终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中国人讲究五服,出了五代之后就不会上坟、填土了。故而尽管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用土坟埋葬,却也没有看到处处是坟的现象,因为老旧的坟头是会风化的。
结合清明节回去扫墓的事情感触更深,有一些老旧的坟头的确慢慢的就会消失掉。这么一想,我爸去世25年,我才去扫过三次墓…
Things:
1、时间记录从入门到放弃
一开始是看了博主小球飞鱼的《时间记录方案 4.0:电子版国誉自我时间轴》,觉得记录时间这事儿挺有趣,可以看看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于是下载了3×3,甚至为了场景功能进行付费,搞了很漂亮的场景图标,拜读了豆瓣的帖子研究场景分类,万事俱备之后,实践中发下自己经常做事之前忘记按开始,回头记录的时候填信息觉得烦,而且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同事在做几件事,一心多用,效率极低,七零八落的记录之后,还是删掉了APP,也许应该先研究一下怎么让自己专心。
2、Telegram频道收集箱
Telegram频道建了有一段时间了,用来作日常记录工具,不管是灵感突发、自言自语,还是网上看到的有趣内容,随手贴过去,过一段时间再回头整理。这种工具其实有挺多,包括长毛象之类的也都可以,但是用社交网络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总是忍不住想互动,显得这个收集箱不够纯粹,而且TG的频道可以订阅RSS,这样就可以把分散在其他社交频道的碎碎念都聚合到一起,使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很不错。
3、#那些我们终于知道名字的花#
质疑理解成为超越
记录时间,不如珍惜时间
被优化=?
一年来其实大家压力都很大,经济下行期间还是要充电、思考、改变、突破,否则可能就窝在自己的螺蛳壳里走不出了。
我一大把年纪了本周出去参加培训了……
不是我被优化(当然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就是现在老板之间划分业务,被动换team,但又没个准话的过程中…
不喜欢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