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s
深圳出差一趟,部门2个同事要转岗,一下人丁稀少了很多,而且工作量叠加,好在马上中秋节就要来了,而且十一假期也要来了。
去海边溜达,天朗气清,面朝大海就是容易放松下来,最后落日躲到云中了。
Web Clip
1. 文科到底有什么用?
绩效主义盛行,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压抑的程度了。我们的社会评价系统,似乎都是看功效、看数据。在绩效主义遍布的情况下,每个个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很难有人会不承受压力,顶多就是躺平,「我不跟你玩了」。
我认为无论是人文学科的知识,还是文学艺术,都是鼓励多元化解读的。
世界不能只是由OKR组成,也不能遍布民粹,只剩下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当然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无意义的鼓励年轻人学文科,保留一些内心深处的小快乐很重要,比如了解一件事情不需要思考这有什么用,而是因着破除了一些未知由衷的体会到愉悦和趣味。
2. 裸辞不仅需要底气,也是一种心态。
紧绷的神经没有因为逃离上班,而得到丝毫缓解。本质上说,或许这并不是旷野还是轨道的选择题。而是我们从未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当时代已经失去了方向感,我们能否站在浪里,看到自己的路。
人总归是要做点什么的,不做这份工作,就做那份工作,不为老板工作,就为自己工作。要创作点什么,要和别人一起,才能保持一种安全的平衡。所以裸辞不会成为没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的人的解药。
不反思工作上发生的事,不了解如何与别人交流协作,就只会一次次的在“辞职-就业-辞职”的死循环中打转。
3. 他最终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漂泊艰辛与自由诗意共存的旅情
东海道,它是日本最重要的商业与交通网络,无数人为了生活踏上旅途,这使得东海道在市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条跨越高山大海、连接无数名胜的古道,其沿途风光让人迷醉……代表了人们对于远方的想象,对于旅游的热望。就算不为了谋生赚钱,也有很多人甘愿自掏腰包,走上东海道游山玩水。
东海道既是一条官道,也是一个公共空间。
日本浮世绘大家歌川广重以画笔记录下来这一条重要的道路,仿佛一部画下来的“公路片”,引得海内外游人更加好奇。细想一下中国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让人着迷和想走的道路呢?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还是318国道?
4. 老了怎么办(穷版)
省流:多攒钱多锻炼多晒太阳多补钙
有钱住养老院护理院,但买个小房间居家养老最省钱,其它内容是避免摔倒和尽快就医
细心研读,做好笔记。
Things
1. 没有走的路
我的初恋,虽然没有在一起,但人生中第一个喜欢过的人称得上初恋吧,现在已经有两个小孩,肉眼可见被生活蹉跎的疲惫。
那是我没有走的另外一条路,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羡慕还是觉得庆幸。
2. 认准一件事后不顾一切地投身,还值得吗?
8月17日一席上海的演讲主题,邀请了8名不同的演讲者,一开始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以及关于“人是公共空间的主角,城市公共空间应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的宣传。结果没想到听播客和听现场差别这么大,上半场5个讲者,至少3个听睡着了。全场互动反馈最多的应该是梁彦增,毕竟讲脱口秀出身的,但我不是很喜欢,整体的叙事很东亚,且有点太私人,就是那种“在很‘爹’的家庭张大但‘我’坚持理想走出一条文艺的路,牛逼吧……”,没啥意思。
个人比较喜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关于北京老城和景德镇城市焕新的分享:力图挖掘每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核,延续并强化特色的风貌,恢复城市的原始逻辑——为人而建,为人而存在,“这样城市才会既有文化又有生活。”
Reviews
王家卫访谈录
访谈是了解一个导演比较好的方式,他总会说一些真话,王家卫的访谈有的时候坦诚的让人忍俊不禁:
为什么叫《旺角卡门》?
《旺角卡门》其实是另一个故事,讲一个青年干探(警探)喜欢上一个舞女,将卡门的故事放在旺角。不过几个演员误以为我现在是拍那个故事,记者问他们拍什么戏时,他们便说是《旺角卡门》。原本是想在上戏前更正的,但大家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也就让误会继续。
有一些关于动机和自我表达:
在60年代,“情人”在多年后是有后遗症这回事的:爱情是一场重病,杀伤力可以维持很(久),到了现代社会,一切都去得很快,谁也没有空去记着谁。可是经过蜕变,我才发现(意识)到电影内所发生的事情,到了今时今日仍然在我们身旁发生着,只不过换了60年代的背景有疏离效果。爱情关系是最容易令人投入的关系,可是在各式纠缠不清的关系的背后,有些什么东西在推动呢?为人?为自己?有要求?还是在找寻一个适当的接受对象?很多时候,大家不去analyze(分析)就乜(什么)事都没有,但一开始analyze,就发现很多背后的动机。
要训练返回自已的instinct(本能),直觉的反应。我们平日生活,每一步都考虑得很清楚,所有事情都要安排得很精密、严紧,渐渐我们便对事物没有即时的反应,也就是失去了直觉。
有些感情是永恒的。而我到了这个最尾的阶段,终于发觉《东邪西毒》原来是讲什么的,还有《东邪西毒》和我以前的戏有什么关系。其实,全部都是讲被人拒绝和怕被人拒绝。《阿飞正传》中每一个人都被人拒绝,他们害怕被人拒绝,所以就先拒绝别人,也有说被人拒绝后的反应,譬如张曼玉怎样克服问题,刘嘉玲又如何等。《重庆森林》也是这样,不过可能我自己改变了,所以戏结束时是open(开放式)的,王菲与梁朝伟的感情虽似是而非,但始终他们也可以接受对方。但《东邪西毒》是最“杰”(严重)的,因为我觉得《东邪西毒》是头三部戏的总和,戏里所有的人都害怕被拒绝···被拒绝后怎样度过这些日子··如林青霞会变成一个精神分裂的人,变成两个人,用另一个人安慰自己,给自己借口。梁朝伟则用死拒绝所有的事,他接受不到(不了)自己走回头路,但他不能不返转头(掉头),因为他很中意妻子,然而他亦没给自己机会或原谅自己,最后只能以destructive(毁灭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张国荣也一样,他一直躲在沙漠里,因为他自从被人拒绝后,便不要再踏出第一步。梁家辉饮过酒后使自己忘却一切,其实也是一种逃避方法。所以到最后才发觉,所有的总和只是道出“被人拒绝”“逃避”等问题。有人说我的电影是讲时间、空间,其实唔系(不是),可能只是和我自己有关系。
有一种东西是很难写的,一个男人,为何喜欢一个女人,两兄弟的感情,等等,均属非常微妙。但我想提出,时间是最大的因素,人与人的接触。假如在一大段日子内,我均与你一起,就像揭开日历,每天都有你的踪迹,那这些感情是来得不知不觉的。
可能是做之前还一边抑制自己,但最后还是做了。这种人我认识很多,我也目睹他们这样做。这种人在到达一个年纪时,便会世故起来,energy开始收了,而当他 aware(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想到就去做的时候,他会有点悲哀。
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大家都可以非常容易地接收到相关的讯息来理解它,但是它不只适用男女情爱,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观众来看我的电影时,通常不会拿我和其他人的电影相比,而是拿我过去的作品来做比较,有时候认为上一部电影比较好看,有时候则是这一部比较好看。这种情境和周慕云的处境是一样的。在他的印象和回忆里面,以前的爱情有很多的美好回忆。一旦现在的爱情成了过去时,他又会添加进很多主观的意见,感叹过去的种种。
有他看到的东西:
中国现代文学是王家卫拍摄电影的灵感来源。《东邪西毒》关注两位主人公——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和西毒——的早年经历。《花样年华》和《2046》的灵感来自刘以鬯——一位在上海出生与成长的香港作家——的《对倒》和《酒徒》。《花样年华》和《2046》让香港学者再度关注刘以鬯的作品(蓝祖蔚,2004)。《爱神》中的《手》改编自施蛰存的《薄暮的舞女》。
还有公众的解读和误读:
观众对王家卫电影的反应同样是两极化的。一方面,王家卫有很多忠实热情的粉丝,他们收集电影纪念品,在网上讨论他的作品,引用他电影中的台词,创作同人作品。另一方面,除了最新作品《一代宗师》,王家卫的电影很少叫座。香港本地人在日常生活中将“王家卫”用作一个贬义词,形容抽象、文艺的东西。
在所有访谈中,王家卫都十分开诚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他更愿意与华语地区的媒体分享个人逸事和对历史的看法。然而,香港地区的媒体热衷于大肆报道王家卫拍电影预算超支、制作周期长、对演员要求苛刻、不用剧本拍摄等问题。
王家卫在片中张曼玉和房东一家吃的东西上花了很多心思。影片中提到的上海人家里吃的一种蔬菜暗示了时令。除了守护他对上海人生活方式的记忆之外,王家卫还渴望留住即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建筑和传统。王家卫用电影底片记录湾仔——该地区因土地开发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老建筑(麦圣希,1995)。比如,《2046》中的旅馆是电影上映后被拆除的一座监狱。王家卫相信,未来的观众会在他的电影中看到这些刚刚被拆除的建筑原来的样子,会思考香港过去是什么样子。
书中未收录的两篇访谈:
李宏宇:《一代宗师,还是一代理发师?——王家卫的选择题》,原载于《南方周末》。2013年1月10日。
今天我们回头看,民国实在有些东西太美好。但再往后50年,回头看2013年,也有它的美好。每次我们回头都是这样。我们总说,很好的东西不见了,其实可能只是暂时不见。不少电影讲人的丑陋、黑暗,剧情好发展,也好写。但任何时候你都会碰到一些人,觉得他们很美。中国人有非常美的一面。
从清末民国,到抗战,到香港,这是一个大时代,里面发生了多少事。大时代里,每个人要选择,有一些人会继续往前,有一些人宁愿留下,有一些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面对这样的时代,其实生活才是最高的高度,不管你的武艺有多高,生活才是非常难越过的高山,它可以消灭你的意志,蹉跎你的事业。
安莹:《王家卫:<一代宗师>本应拍成三部电影》,原载于《新京报》。2015年1月9日。
我相信做一件事情,你想的时候到最后出来的,你发现有人会找到那些线索,那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这个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交流,可以说是一个知音。
刺猬
葛优演的很好,王俊凯在里面普通的不像顶流,还有客串的任素汐,很东北很讨人厌。
故事主角是一个时不时发作精神病人和一个不被理解的结巴的孩子,他们如何在温馨但有时又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生存,钦佩和羡慕王战团的同事,也忍不住想着这一大家子的女人,是如何的不容易。
好的影片,让人思考社会的问题,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是的,我们都被卡住了”,但我们总是会被万事万物卡住的,这才是常态。
《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
看之前已经听说是音乐剧版音乐会,所以没有报太大希望,所以见到现场乐队,和演员们衣服都换了几套,唱唱跳跳的时候觉得是超预期的。当然和2014年根本不能比,但能再一次在同一个场所听到都很感动。
布景简陋略过不提,演员方面,死神很青涩,像个轻盈而羞怯的少年,茜茜自我的多,FJ和太后都很老练,刺客有些地方唱不上去的样子,鲁道夫张力小了很多。
HASS应该是十年前没有的曲子,非常的“大胆”,观众都不知道要不要鼓掌了。
时隔10年再来演出,身边看剧的人已经换了。当初是因为这部剧才没有去北京参加300十周年聚会,那时候错过了些什么,现在同样错过了些什么。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要去看看的,看9.15有没有机会再刷一场前排。
东海道对应中国的明显应该是京杭运河(古代)或者京沪铁路/高铁(近现代)
但是谁会把京沪铁路列为旅游胜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