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中国女性影展调研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生产与消费市场,也是世界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而电影节展作为以电影为内容的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的趋势,为电影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艺术产品与更便捷的精神交流渠道。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反映社会问题、传播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伴随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的转型,电影艺术开始关注性别议题,女性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更注重女性主体表达,其以女性为叙述对象,反映女性的生存空间、境遇处境与面临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工作者投入到关注女性、传达女性声音的创作工作中,女性影展也应运而生。

一、中国电影的女性生态

2003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的开始,女性进入电影行业,女性导演开始独立开展电影项目,参与各类影展活动,女性电影似乎逐渐“浮出水面”,女性电影指聚焦女性相关的社会话题、探索女性的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或表达女性主义观点的主题电影。

相较男性导演,女性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具备更鲜明的主体身份,对电影的表达不再是单一的男性视角。女性电影人往往有着多重身份,她们一方面是电影导演、文艺人士,同时又是母亲、妻子,在电影表达中,她们能够以自身的亲身感受为基础,将自身经验带入到公共空间的创作与交流中。女性导演自身及其作品聚焦反映女性生存的现状,特别是新生代(1970-1989)女性导演,如李玉、徐静蕾、腾丛丛等,其作品表达深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是当下女性群体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文化语境下女性处境的再现。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建筑,永无止境的挑战

——“安藤忠雄:挑战”展览上海站调研

2021年3月19日,“安藤忠雄:挑战”全球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是巡展继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之后的第四站,展览对传奇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展出手稿、图纸、摄影照片、影片等数百件作品,并现场还原“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令观众可以更深入的看待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建筑,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建筑理念。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古格壁画艺术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石窟、 墓葬、寺庙等文化遗迹中最常出现的艺术作品。西藏的藏传佛教壁画,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位于西藏阿里札达土林中的古格王朝时期绘制的壁画,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之后,藏传佛教再次兴盛的又一艺术高峰。

古格壁画从题材、内容、风格上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面貌的方方面面。

一、古格壁画的形成

阿里地区位于雪域之巅,平均高度4500米以上,远远地可以眺望到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由于海拔高、居民少,一直是充满神秘的地区。然而,虽然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劳作、生活,孕育出象雄文明和藏族本土的宗教“苯教”,后来藏民又建立起盛极一时的统一帝国吐蕃王朝,这里既是南丝绸之路、北丝绸之路、普兰古商道的枢纽,又是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等多种域外文化的交汇之处。

古格王朝是吐蕃王朝的后裔于10世纪末在象泉河流域建立的政权,根据考古记录,古格王朝时期的壁画大多绘制于公元11世纪到16世纪,随着佛教在古格王朝的再次兴起,僧侣和供养人逐渐增多,一系列的兴建佛寺、开凿佛窟的礼佛活动持续进行,在现在的阿里札达县境内保留有多处古格王朝时期的遗址,如古格王朝王城遗址(下称古格故城)的红殿、白殿,古格王朝最早的寺院托林寺,东嘎-皮央遗址的石窟,都绘制有各具风格的佛、菩萨、度母、飞天等形象,也有古格人民当时的礼佛、庆典、生活的主题内容,是当时古格王朝佛教文化兴盛的证明。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性别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自20世纪以来,性别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此有诸多观点与争论,女性主义者、社会学家、哲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与阐述这一话题,但当我们着手理解这一理论的时候,在目前的学术背景下似乎很难说清,性别的未来依旧是笼罩在迷雾中。

现状:性别统治无处不在

我们的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不是平等的,这毋庸置疑,从最简单的城市设计规划出发:街道照明、公交车站、公共厕所等所有公共设施的配置,乃至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都隐含着一定的性别意识在其中。而在生活中,所有的资源也都将向拥有权力的男性倾斜,女人、儿童的需求不是公共政策的优先选项。

我们所有人千年来都在父权制社会中生存,作为个体的人将性别二元的对立映射到周围的环境。男人拥有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资源,男人压迫女人——性别统治,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生命在诞生初始是没有性别之分的,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生物是因为生存繁衍的需要进化出两种性别,那么同样,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二元对立性别是否也是需要进一步解放的呢?对此,学术界也有许多看法。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人与动物的启示

在原始时期,人与动物本无区别,其后人从动物世界中分离出来,因此,时至今日人仍然无法脱离其动物性。哲学家巴塔耶认为,动物性的爆发是一种“越界”,人可以通过对动物性的回归,获得一种至尊性;德勒兹认为,“生成-动物”,去除人类中心主义,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动物性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否定的原始状态,甚至一些艺术表达中,具备“动物性”是一种更好的状态。

一、人与动物的关系

当人开始意识到人和动物不同时,当人开始排斥、恐惧自身的动物性时,人性已经和动物性分开了,对于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以下一些观点:

1、一种说法是乱伦禁忌是人兽分离的标志——即便文明程度不同、历史形成不同,所有文化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母子/父女乱伦是绝对禁忌。弗洛伊德式的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有乱伦的原始欲望,但人类构建了乱伦禁忌的文化来遏制这一欲望。韦斯特马克虽然不同意弗洛伊德的理论,但他同样认为人类避免乱伦而进化。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关于杜尚的一点思考

杜尚是一个“人们知道但不熟悉,想起来时也想去熟悉但还没有功夫熟悉的人”。时至今日,他的身上已经叠加了无数标签:实验艺术的先锋,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领袖,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只要是数得上名字的后现代艺术,多多少少跟这位神坛上的传奇人物能扯上点关系。不论如何饱受争议,杜尚无疑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了解杜尚,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了解杜尚,能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艺术的美与丑。

一、不在任何流派和组织之间

要谈杜尚,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杜尚出生于现代主义萌芽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诞生了印象派,艺术家开始创作挣脱传统形式束缚的作品,随后这一浪潮席卷整个欧洲,更多的新流派涌现……回顾杜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艺术家挣脱传统束缚,标新立异繁荣创新的时期。

早年,杜尚在艺术上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天分,他尝试过绘画,从后印象派、野兽派到立体主义,每个流行的风格都有所涉猎,但这都还不足以让他声名大噪。他的艺术生涯中著名的事件是作品《裸女下楼》并没有获得公正的评价,之后,他对学院派自说自话、保守刻板的艺术评价标准产生质疑。于是创作了艺术史上颇具争议的作品《泉》,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艺术辩论。自此之后,杜尚跳脱出了艺术的框架,他说:“从此以后,我对任何流派和组织都失去了兴趣。”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兼顾诗与远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研学旅行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

(一)研学旅行概念综述

研学旅行并不是近两年的新兴概念,1996年吕可风对来华修学旅游的研究是我国最早的相关文献,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研学旅行开始正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但综合目前网络文献,可发现相关研究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体系。

(二)研学旅行概念演变

研学一词在国内研究中,曾有“游学”“修学”等表述,但其内涵本质相同。“游学”自古有之,文献记载最早出自《史记》中的“游学博闻”,即通过游达到学的目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的结合。西方的“游学”也是同样,通过旅游达到教育目的。
在研学的主体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以中小学为主,实际上,学生、年轻人、老年人都可以参与研学,像当下开发的很多历史文化研学旅行,旅游者就往往是青年学术爱好者。
因此,本文参考学者陈非的定义,认为研学旅行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作家经纪人成功案例分析——以卡门·巴尔塞斯为例

一、作家经纪人及其理论内涵

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与“IP”概念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内容做起了“全版权开发”,文学作品的呈现不再只有实体出版的单一形式,作家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变化与商务合作环境。作家的版权代理越发重要,使得作家经纪人这一职业开始走到台前。

(一)作家经纪人概念

作家经纪人是接受作家委托,为作家服务,维护作家的权益,并收取一定的佣金的职业,作家经纪人为作家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评估作家作品的商业价值;与作家探讨选题、策划、编辑作品;筛选合作机构;版权合约的商务谈判;版权多维度的开发;市场宣传推广;作家财务管理,如版税的代收代管;法律保障与维权等。

(二)作家经纪人与出版经纪人辨析

对于作家经纪人与出版经纪人,在目前的概念上往往有所重叠又有所区分,有人认为作家经纪人的业务更广泛,因为他不仅涉及出版后的工作,也涵盖了很多出版前的工作。而有人则认为,出版经纪人的概念更广泛,作家经纪人只是专门以作家为服务对象的出版经纪人的一种。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IP授权餐饮是一门好生意吗?

IP主题餐饮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有新闻说,知名动漫衍生品公司艾漫2年内开出了超过20家主题餐厅,而且最近不仅是ACG类的主题餐饮店,还有一系列文创IP也开始竞相授权、跨界餐饮品牌,后面我们要是看到什么敦煌石窟主题店、故宫紫禁城主题店,估计也不会奇怪。

IP主题餐厅大体上采用的是IP人物+场景还原的形式,但由于IP源头很多,所以用电影主题餐厅、ACG主题餐厅之类的来分可能还更方便一点。另外,除了租店铺、装修,搞一个专门的主题店,现在很多IP也在尝试和餐饮品牌做结合,著名的有比如《全职高手》和麦当劳的联动,不过一般这种非常的不走心,除了粉丝买单之外,很难吸引泛粉丝和路人。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将IP内容和餐饮品类结合,做线下餐饮的餐厅,基本都没能活的太久,照理说,用户快速与场景建立情感关联,对于IP主题餐饮店打造的多元、复合的消费体验应该高度认可才是啊,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有关“动物性”的一点思考

在当代艺术策展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问题,这里说的不是艺术家聚焦动物保护之类,而是艺术家展现人类的动物性,表达自我、他人,以及他们对生命、社会、生活的看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

为什么通过动物来展现?人类虽然已经自诩为地球的主宰,但仍然受着动物行为的支配,人的本性无法脱离其动物性,“衣冠禽兽”“人面兽心”统统体现出人与动物的无法切割性,鲁迅先生曾说:“骂‘不是人’是最恶毒的话语,不是人,那是什么呢?只能是畜生。”。

人与动物的关系,即人在观察、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自古人与动物的关系在艺术展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未来,这一事实也不会改变。

Read mo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