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2022H2 阅读书目 简评

中国绘画 : 远古至唐

简明的中国绘画史,远古到唐这一段很快就能理清,文中提到的大部分文物去博物馆也都看过,但没想到这样的方式串联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是,可以和高居翰的《图说中国绘画史》互补来看,《图说中国绘画史》虽然是从早期人物画,也就是汉、六朝到唐这一段开始,但短短十几页就带过,更多内容集中在宋元明纸上/绢帛绘画;《中国绘画》则从上古岩画开始一直讲到精美的唐代壁画,涉及墓葬、卷轴、壁画等等,可能这也和巫鸿对墓葬绘画的专业研究有关,同时也可以清楚看到,早期绘画是带有功能性质的,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门类。

如果说晚期绘画更多聚焦于对图像风格的自觉探索,那么早期绘画则担负着一个更基本而宏大的历史职责,即对绘画媒材本身的发现和发明,由此产生出绘画这一绵绵不息的艺术形式。

可能性的艺术 : 比较政治学30讲

看理想讲座内容改的书,确实和讲座一样口语化…内容不多翻得很快,泛泛而谈增长一点常识,但愿陷入政治生活的人都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极端。

关于大众对这本书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因为该书在电商平台莫名下架,让该书热度一下空前,哄抢一空。一部分对政治有所了解和涉猎的人抨击该书内容浅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部分人认为广开民智,奉若圣经,于是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前者何必拿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一本通俗科普书籍,后者不妨再多看一些更专业的作品自然知道优劣。还是那句话,但愿大家多一点宽容少一点非黑即白。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2022H1 阅读书目 简评

东京绮梦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见闻,西方青年眼中的日本前卫艺术,电影、戏剧和色情秀等。日本人看外国人某种程度上和中国人很类似,自然而然的沦为二等公民,但又带有一种高傲的看待蛮族的眼光。
其中有个比喻很好,日本人有着对“泥臭い”的迷恋,“泥土之臭”,即对堕落或邪恶的渴望。那肮脏的、淫秽的、放荡的、血腥的、臭气熏天的,所有的一切都渗入了各个艺术领域,不仅是摄影,还有戏剧、电影、文学、漫画,甚至平面艺术。
没有女人什么事,女人只是妓女和滥交艺术者的发泄之物。对物化雅致精美的形容:微笑的仪态礼节、提供跪式服务的女招待、带幛子门的房屋、玩偶、和服,以及最重要的,一种闪动着情色微光的氛围…
让我想起村上龙的《无限近似透明的蓝》,吸毒、滥交、烈酒组成的青春生活。

鄙视
一个男人眼中的婚姻问题的自述,他为了妻子牺牲做自己不愿意做的营生,但又因为误会被妻子鄙视,他爱他的妻子但妻子不爱他…然而故事中的男人无处不透露着自恋、自怜自我感动,实际上他懦弱无能,出轨,自视甚高看不起自己的妻子,贪图他的身体而从不关注她的精神。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2021 阅读书目 简评

2021年勉强算是读书30来本,对于读书的数量暂时不做更多要求了,来年希望能够更加仔细认真地阅读。

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基础理论,藏品章节相对信息量大些。脱离不了国内教材的写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博物馆建设,emm不宜多看。

82年生的金智英
有同名电影,推荐。书虽薄,信息量丰富,细枝末节直戳女性酸楚,但本书的读者依旧女性为主,已经说明了足够多的问题。

今夜宜有彩虹
叙事的诡计还不错,但人物和语言也太无聊了…所谓幽默推理感觉不到幽默,只觉得主角呆板无趣,作者细节塑造非常失败。

观看之道
图多字少,围绕作品复制、男性凝视、艺术占有、广告消费提出观看艺术的方法,不乏新意。就是第一篇总是穿越到本雅明,同名纪录片更好看点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杜尚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 and the Urban Arts
[美]戴安娜·克兰
2021.7.7

文化生产是指运用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文化生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和其他生产一样,是经济行为,具备商业性质和特征;另一方面,文化生产是把人类的思想、认知、观念、情感等作为生产内容,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戴安娜·克兰所著的《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考察了二战以来的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媒体娱乐表达的种类的意义和意识形态,以及这些内容怎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文化与艺术社会学、传播学、文学批评、电影研究等相关理论与文献,集中对都市文化进行了分析,作者表示,她关注的是文化产品。她所指的文化产品既包括批量生产的艺术品,也包括电影、电视、文学、音乐等表演或展示给受众的文化内容。全书首版于1992年,并且是以电视媒体作为当时的新媒体作为分析,但其中的理论观点直到现在读来依旧很有启发。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杜尚》与何为艺术

杜尚
杜尚
DUCHAMP: A BIOGRAPHY
[美]卡尔文·汤姆金斯
2021.5.24

杜尚是一个“人们知道但不熟悉,想起来时也想去熟悉但还没有功夫熟悉的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法国混混,也有人认为他打开了现代艺术的潘多拉魔盒,时至今日,他的身上已经叠加了无数标签:实验艺术的先锋,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领袖,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反正只要是数得上名字的后现代艺术,多多少少跟这位神坛上的传奇人物能扯上点关系。威尔·贡培兹写《现代艺术150年》,以杜尚的《泉》作为开端,整本书里处处有他的身影。传记《杜尚》的作者卡尔文·汤姆金斯说“这是人们理解二十世纪艺术最合理、最正面的指南”,不论如何饱受争议,杜尚无疑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

要谈杜尚,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杜尚出生于现代主义萌芽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诞生了印象派(马奈、塞尚),艺术家开始创作挣脱传统形式束缚的作品,随后这一浪潮席卷整个欧洲,更多的新流派涌现,后印象派(高更、梵高)、野兽派(马蒂斯)、立体派(毕加索)、抽象主义(蒙德里安),每一个流派都是对传统的冲击,这就是杜尚生活的年代,时髦、标新立异,艺术前所未有的进入大繁荣时期。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身份政治随想

从波伏娃起,说女人在父权制下的从属地位,是与生物生殖相关的。又或者女权宗教学者提出,基督教存在的父权制以及圣女/妓女的二元分法(同样的说法,在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中也有论述),还有女性主义政理论家指出,欧洲政治哲学的典籍中,总是把女性认为是混乱的制造者、危险的生殖标志,从而将她们从公共领域中排除。

从女性的概念出发,探讨现代社会的工作。现代社会的工作开始呈现女性化趋势,具体表现在:数量上,女性的比例增加了;男女工作时间灵活化;传统“女性性质”的工作越来越重要。虽然称作“工作女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促进了性别平等,也没有破坏性别分工,相反,它对女性在工作中和工作外的压迫更多了。比如,尽管女性进入了劳动市场,但她仍然要承担家务和生育,她的工作经常是非正式的,条件更加恶劣。在低技能、高密度的工作时长,女性是主导,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流动的比例越来越大。

与社会工作对应的家庭,也是性别规范化的机器,虽然性别分工受到批判,但它历史悠长。家庭不断在加强性别等级制度和性别规范,并且明确异性恋霸权。但遗憾的是,暂时也没有其他的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可以替代家庭结构。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女性主义阅读几则

《黑箱》- [日]伊藤诗织
《知晓我姓名》- [美]香奈儿·米勒
两部作品都是从受害者自身出发,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个人状态的变化,都质疑了社会文化对于女性的不公和刑事案件中对受害者的苛刻。不同之处是案件本身,《知晓我姓名》中香奈儿的事件可以算是一个公开事件,有目击者,人证无证齐全。作品着重描述了社会文化对受害者去人格化,自己如何重建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读来非常难受,但也很受鼓舞。《黑箱》则是一个隐私事件,书中伊藤诗织被侵犯后,过了5天才报案,在这期间,她洗澡、清洗衣物,包括还和加害者邮件沟通,在说辞上也有诸多矛盾之处,因此它受到的质疑更多。虽然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受害人当时情绪紧张以及受到重大刺激会形成认知障碍,从情理上可以解释,但这往往就会变成维权路上的障碍。

从案件的处理流程上,对于性侵事件,美国有非常完善的应对措施,这些对香奈儿帮助很大。但日本是没有约会强奸这样的认知的,对于性侵方面的一些日常科普也少的可怕。这跟我国类似,没有官方的、专门的强奸犯罪被害人救助机构,虽然妇联等机构有这个责任,但整体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取证、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环节都是缺失的,那么能够想象的就是如果一个女性在国内受到性侵,她很可能面对的就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的困局。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厌女

厌女
厌女
女ぎらい
[日]上野千鹤子
2020.6.18

本书是女性主义著作中非常有名的一本,也算得上是东亚研究者中最知名的著作之一。作者受到美国学者塞吉维克的理论装置启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的厌女症,同时作者在序言中直言不讳,即使在中国,也可以用这个理论工具来解释很多现象,因为这是男人们一点都没变的证据,有网民说“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大概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厌女症,只是很多国家还没有人来研究而已。

塞吉维克的理论装置由“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三项要素构成,其逻辑的核心是男子气=不是/不像女人。男人并不是通过与女人的“对偶”关系成为男人的,而是通过与男人集团同化,也就是说必须让其他男人认可“是个男人”。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观看之道

观看之道
观看之道
Ways of seeing
[英]约翰·伯格
2021.1.17

本书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表达“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我们从不单单注视一件东西;我们总是在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

  1. 技术复制
    艺术使不平等显得高贵,使等级制度看起来令人震颤。例如“民族文化遗产”的整个概念,就是利用艺术的权威来美化当今的社会制度及其特权。技术复制摧毁了艺术的权威。艺术从原来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变成可以机械复制的物品,为了保持艺术的价值,就会有人想尽办法把艺术品搞得举世无双。

    Read more

Posted in: 字言片语 | Book Review

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
82년생 김지영
[韩]赵南柱
2021.1.16

通过一个韩国社会普普通通的女性成长的故事,细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性别歧视的问题。东亚文化都有共通性,所以这本书中国女性读起来应该毫无违和感,但中国估计也没有多少男性会读这样的作品。可以理解,谁会愿意把已经获得的东西拱手相让呢?

Read mo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