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Discours]20220131

1. 当下

新春快乐。

现在是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在电视机前面一边看春晚一边在群里吐槽,以及写写最近的感受。

今天在家里试着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做一桌子菜实在是很累。到现在还坚持自己做饺子算是一种仪式感了,饭店买手工水饺特别方便。等到了我们这一辈做主的时候,估计年夜饭都是餐馆或者外卖来的。如果一切朝着轻松愉快的角度发展,坚持的传统的意义是什么呢?

由于防疫政策的原因,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春节难以回家,后面也许一家团圆的习俗也会慢慢的淡去,这也许也是新冠带来的变化之一。

2. 压力

2022年开年事情就变得很多,一方面工作上面变动,并组工作量剧增,流程一团乱,还有人员离职,明显年后还有的折腾;一方面今年研究生要毕业,论文还没开始写,甚至可以说全无头绪。过年本身又有一堆聚会,还想看书看片,分身乏术。

可能因为这样,最近几天睡觉总是做噩梦。有一点点2019年的感觉,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很想逃避。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2021,可能存在的往事

和往年一样,这一年顺利的从年头活到了年尾,有家人、有朋友,没有失业,大多数时间没有感觉痛苦和糟糕,是平凡安定的一年。

和朋友聊起最近两年,最常使用的形容词是没有“实感”,一切太快、太集中、太麻木,在后瘟疫时代,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从未真正直面过病毒的威力,说不出什么深刻的体验。如果非要说病毒带来了什么实质行为的改变,除了不能出国旅游,好像也没有,但大家似乎变得更加焦虑、没有安全感,抑或是更加脆弱。

也许很久以后,回忆起2021年,会认为这是关键的一年,像万历十五年一样,成为可供抽丝剥茧的一年,但那些可能发生过的事,早已在历史中模糊。我一直记得那段话,艾略特在《空心人》的末尾所写到的:世界就这样结束,世界就这样结束,世界就这样结束,不是砰的一响,而是呜咽一声。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关于感情的两三事

  1. 2021年又一次脱单失败了。

前段时间去交友号投了个稿,论起动机的话是想对感情这件事再尝试一把。但内心里默默地想,可能这是最后一次主动地努力吧。

投稿写的没啥意思,用朋友的话来说是毫无亮点,但也收到了二十多个私信,随后一星期之后就基本趋于冷却。主要是我有点厌烦和别人从头介绍,一点一点开始认识。对面大概也没什么耐心,或者大家真的不在一个频道。由于这样密集地交流,我也更加清楚地发现,我厌恶了互相试探,为了交往的目的,功利的聊很多有意义没意义的天。

即便努力的结果如此,我还是对爱情抱有奇妙的幻想,也算难得?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Discours]20211220

  1.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日本人总是在追求极致,比如从断舍离,再到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偏执到变态。可我们日常的消费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偏执呢,明明不需要这么多东西,但是这也想买那也想买,欲望无止境,心里却越来越空虚。《消费社会》说消费在摧毁人类的基础,消费社会是一个物品丰盛,由大众传媒支撑的恶魔般的世界。的确如此。

  1. 《偶然与想象》

由三个短片组成的主题电影,每一个故事都显得荒诞,又好像很自然。故事流畅的像一部节奏感极强的短篇小说,其中最喜欢的是《再度》,女主在车站遇见似乎是高中同学的人,两人相谈甚欢一同回到家中之后,才发现双方都认错了人。
“你看起来与我想象中她的样子一模一样”,记忆从来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可靠,我们以为的深爱,是即使面对面都无法辨认与确认的。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关于《哈利波特》的一些回忆

2021年,我加入了霍格沃茨函授学院,和泠风在寝室偷偷学习黑魔法,等待着某天被投入阿兹卡班,想起了一些往事……

《哈利·波特》第一次在中国出版是2000年10月,这是我后来查的。当时我上初二,喜欢的是日本漫画和武侠奇幻。在没有手机和电子书从前,书籍的流行还是来自于书报摊老板的推荐,以及同学之间的传阅,《哈利·波特》应该是在畅销书一类的,不过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2001年的校园运动会,春季还是秋季,不好意思真的记不得了。没有报任何项目的我,非常无聊的在看台上,由于看书速度太快,半天时间就看完了手头所有的小说,只能再问周围的同学借书看,当时的好朋友,也是现在为数不多还联系的初中同学,递给了我了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我看来属于聊胜于无的凑数选项,确实没想到这么好看,回家之前还求她把剩下几本第二天带给我。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大龄单身青年自我保障指南

此前得知一位不太熟的朋友身患重病入院,昨日才知道已是癌症晚期。虽然不少人自认为依然年轻,疾病和死亡都似乎很遥远。但我过了30之后猛然发现,周围熟悉的明星名人、亲友长辈不断患病离世,及至同龄朋友也开始偶有噩耗传来。虽然当前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依旧心有戚戚。

大病高发的年龄段提前的新闻屡见不鲜,作为大龄单身青年,如何关注自己的健康,也为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提供一些保障。总结下来无外乎三点:按时体检、买好保险、注意日常作息饮食。

1. 按时体检

一般情况,癌症分为四期,一、二期为早期,三、四期为晚期。癌症算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有症状基本就已经进入凶险的晚期。而早期癌症的治愈率以及五年以上存活率都很高,体检的目标就是在早期发现这些问题,扼制疾病进入晚期。

选择什么样的体检套餐?

体检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该检的没有检,不该检的列了很多,但基本没什么用,市面上的体检套餐五花八门,需要明确了解每个项目以及每个指标到底都是在看什么,才能有效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套餐:

  • 基本需要关注的项目:血压、血糖、心、肺、肝、胆、胃、肾等功能,肿瘤筛查。
  • 女性需要追加的项目:乳腺、子宫、卵巢等相关检验
  • 给父母长辈一定要追加的项目:肿瘤筛查、低剂量螺旋CT、高血压、心脑血管、血糖血脂等项目。
  • 有家族癌症或遗传病史:相应项目的针对检查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青城山春日夜谈记录

一个人过生日需要仪式感,一群人过生日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
继30岁成人礼之后,仪式感六人组不远千里,齐聚青城山,共同庆祝35岁生日,值得记录一笔。

音频版-关于自洽、年龄焦虑和人生可能性

以下摘录部分夜聊访谈记录:
参与人:April、Lea、Ritto、yiyo、Chris、Shino、Bonnie

Q:35岁跟30岁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没有以前拧巴,越来越自洽。
B:35岁觉得人生就这样了,也不会怎么着。
R:30岁之前会觉得一切是美好的,一切都还是可解的,35岁之后唯一的自洽方式,就是不去想这些宏大的问题。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夕拾记之旧书

关于书最早的一些记忆,现在想来还蛮有意思。

从小就喜欢看书,但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印象中也并未见到父母时长在我面前看书,所以似乎谈不上什么耳濡目染。

非要说的话,最早看的书应该是连环画。我家里是没有的,当时住的筒子楼,一个大平层可能有十几二十户人家,这些人家的房子也并不都是一样大的单间,条件好一些的是可以有两居室三居室的。我们这层楼有两个这样的富贵人家,一家的女主人是高中英语老师,后来我考到了她教的中学。连环画就是去她家里玩跟着她的小孩一起看的,内容嘛就是一些古典的小故事。那时候我6岁。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No one cares about your year-end summary!

没想到每年一度的年终拷问,都写到第四年了。今年也是一如既往的平凡度过了……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喜乐安康。

年度回顾

1、2020 年世界天翻地覆了,对你自己的生活最大改变是什么?你回到之前的生活轨道上了吗,还是走上了新的轨道?

不在疫情的第一线,对于很多人亲历过的分离、焦虑与绝望,并没有太直观的感受。或者有的人,觉得今年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多了几个月的WFH时间,仿佛放假。直观可见的变化是,疫情让很多非常态的事情变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常态,比如经常戴口罩,习惯到哪里都被人要求看健康码、测体温,习惯一个更加没有隐私的社会…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比起很多人,我已经算是相当幸运,没有失业、没有被隔离、没有在寒冷的冬天无家可归。接续去年在既定的轨道上,正常的上下班,按照原定的计划考上研究生,开始丰富而繁忙的生活。

在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发现自己多次使用了“疫情”这个词,但我总觉得这个词并不是那么准确。它显得温和无害,与“瘟疫”两个字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同,而我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的“温水煮青蛙”过程中,放松了警惕,放弃了挣扎,全盘接受了它带来的好与坏。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2019,再见

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我想总归要把今年的留在这里,让这操蛋的一年在明年,或者说明天都不要想起。

这一年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令人震惊的事,就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压抑氛围时刻在影响,可能一整年行星都在逆行。

很多次都觉得自己好像要抑郁,但真正接触过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后,应该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什么时尚。

和扰人的情绪作斗争太痛苦,时刻让人怀疑人生,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去了两次欧洲,换了一份工作

Read mo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