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记一次雷厉风行的搬家

自2014年来上海,不知不觉已经快要10年了。作为一个很注重确定性的人,我是很不愿意搬家的,受限于生活与工作变动,10年间也搬了三四次。最近一次是年后2月进行的,起因是同事被动毕业,在公司跳蚤群转租房子,我周日返回上海的那天见到照片,周一看房,周二确定租下来,周三周四打包,周五早上就叫了搬家公司搬好了,可谓是闪电搬家。看中房子的理由也很简单,厨房和采光。

image-20230227225040928

不搬家的时候不觉得,打包的时候忍不住哭泣,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怕搬家时候忘记东西,我特意列了个清单:

9个专门购买的打包纸箱,6个带原包装的纸箱(吸尘器、音箱、海底捞火锅,电脑主机、显示器,暖风机),2个宜家纸箱,4个塑料收纳箱(2大2小),1箱日用品,1箱毛绒玩具、10个鞋盒和1袋鞋子,11袋衣物被子,2个行李箱,1个背包,4盒乐高,还有8袋零碎用品、2个饭锅、2袋洗漱用品,1个小手提箱(NS)、1台钢琴、1把吉他,1张椅子和1把钢琴凳、2块滑板,1台电风扇、2个床垫,1张地毯,此外还有羽毛球、登山杖、垃圾桶、挂画若干……

原定计划叫犀牛搬家的依维柯,最后实在担心装不下,叫了个厢货。因为整整有4箱书,搬家师傅一定要称下看是否超重要加钱,结果必然是没有的,一百多本书肯定不到200公斤,但这几箱书也把师傅折腾的够呛。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写作群年终问答

往年回顾

2021年 2021,可能存在的往事
2020年 No one cares about your year-end summary!
2019年 空缺
2018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混
2017年 在矛盾中前行| 斜教·问答

年度回顾:

1、这一年里,你对生活或者世界,有不一样的认识吗?
这一年发生太多事情,有一些时代背景下的宏大叙事:上海封城、俄乌战争、安倍被刺、女王和老江前后脚去世、白纸风波……;也有一些蹉跎情绪细节:曾经很不错的下属突然变得很难搞一拍两散;没有毕业典礼的毕业;晋升失败;上下半年两次大裁员……
时常觉得很虚无,世道这么差,越是思考越是痛苦,犬儒式的投降反而还开心一点,但又觉得不能放弃抵抗,纠结着一年就过去了。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让我有勇气去喊停 没有结局也可尽兴

2022年过去了,我永远不会怀念它。在我不算漫长的人生里,从未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不断地验证:世界仿佛已经足够荒谬,但一定还可以更糟。而且,我相信一切远没有结束,过去的都将带来长久的影响,至于是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年末的时候读到一本书,里面有一个段落是这样写的:

你知道那种感受吗?

了解那种当一个人在生活最悲剧的阶段,已经超越了痛苦和绝望,一下子变得特别清醒、无所谓,甚至几乎是心情愉悦了?

比如,当人们要埋葬一个最亲近的人时,突然想起忘记关上冰箱门,狗因此可能会吃掉为葬礼酒宴准备的冷肉……在下葬时,当人们围着棺椁歌唱,你已经开始下着指示,悄声而平静地处理冰箱这件事……
因为在本质上,我们生活在这样没有尽头的彼岸和永无止境的距离之间。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距离之间,所有人其实都对现实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是直面它、接受它。某种程度上,因为太清楚那种“空心人”的感觉,所以我竭力避免自己陷入到虚无中去。就像现在,貌似积极的对过去的一年做总结,和朋友相约在未来做一些本已该发生的事。

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2023年的一些FLAG

阅读

  1. 英语原版:10本。

    一些以前买的或者别人送的原版书,还有的读了一半:The catcher in the rye,Sex and the city,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Sing you home,If tomorrow comes,Ethnography and Virtual Worlds A Handbook of Method。剩下的英语阅读书单里随便挑挑吧,有点想挑战Omniscient Readers Viewpoint和Gideon the Ninth,但是太TM长了。

  2. 关于艺术的书:15本。

    几本读了一半的艺术哲学: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桑塔耶纳-美学、西美尔-时尚的哲学、本雅明-单向街、沈语冰-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与文化、艺术展示导论/当代艺术做什么?

    电影:认识电影,雕刻时光

    音乐:聆听音乐,认识乐理,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乐之本事

  3. 心理学方面的书:5本。

    亲密关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要是报了心理学课程估计就不用计数了

  4. 任选两个以上可以盖棺定论文学成就的作家,阅读三部及以上作品。

    考虑马尔克斯或者陀氏吧,苏珊·桑塔格也可。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一些需要抒发的情绪

绝大多数爱都是痛苦的,爱而不得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况。
何况只是一场Crush,连喜欢都说的有点惭愧。

我知道我很好,就是仅此而已,感情和好不好又没什么关系。
也许可以做朋友,但也许不行。因为一直是我在主动,当我停止的时候,友谊可能也维系不下去。

道理我都懂,就是有点难过。
成年人无疾而终的感情就是这样悄无声息,连难过都觉得有点矫情。
还要早起上班。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床垫折腾记——一位腰椎病人的反复无常

这两天我又双叒叕买了一个床垫,这已经是我来上海买的第N个床垫了,这个故事讲起来也很漫长。

在上一个出租房,房东看上去是一个非常钢铁的直男,对于提供给租客的居住环境要求可能就是能住就行,因此自带床垫大概只有5CM,我不得不自己买了一个床垫。它号称有10CM,但实际上里面填充的是海绵,所以躺上面就压缩了,而且外面的聚酯纤维面料非常滑,完全无法固定在原有的床垫上,所以很快它就被淘汰了。

出于经济考量,我又重新买了一个“海绵席梦思”床垫,号称5层舒适设计,最终要的是它有一个四角固定设计,让它不至于滑来滑去,有了它,床软了不少,睡眠开始变得很安心,我度过了一段差不多两年愉快的时光。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封城日记(三)不够幸运的人,怎样过好这一生?

2022年5月30日,是上海又一次解放的日子,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官宣了六月一日将逐步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当然是一个好的信号,但具体实际执行会如何,还不得而知。

历史惊人的相似,194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委员会电贺上海解放(查了一下这张图竟然不是PS的),其中的一些用词时至今日也适用:“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上海”“通力合作,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恢复城乡联系和内外贸易”,但“独立自由的新中国”?仿佛有点不敢置信了。

抛开这些宏大叙事,这两天值得高兴地事情是论文答辩通过,比同龄人晚了10年我终于成为硕士毕业生,伴随的不幸是,因为封控毕业典礼取消了。时值敏感的春夏之交,部分高校学生被关太久躁动不安,连带着相关部门也紧张不已。学校准备的毕业拍照打卡点没用上,甚至学生们全被快速的驱赶离校,虎头蛇尾的求学生涯,将是一代年轻人的时代记忆吧。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封城日记(二)兵荒马乱下的一些片段

如果3月只是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4月就是大厦倾塌的溃败。大家都以为只是三五天就能结束的封闭生活一直持续到今天。

最初那几天,大家还有闲情逸致在网上看看演唱会和电影,4月1日例行纪念张国荣。刚开始我也没有担心过物资的缺乏,还能和朋友开开玩笑。

买了十几块牛排,一开始觉得可以当主食吃。后面又开始觉得这玩意儿也是稀缺物了,在家里关久了不至于饿死,但是吃不好是真的。

在家煮奶茶。问居委会没有米了怎么办,居委会说自己在网上买。如此废话的废话。问就是说小区没有送菜点,也没有居委组织团购群。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封城日记(一) 没有实感的生活

自居家办公开始,到今天已经28天,其中完全封闭的日子大约14天。本应早就开始做一些记录,但思索起来,似乎也无话可说,我的生活太日常了,没有缺衣少食无家可归,也并不焦虑,甚至由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于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都缺乏实感。

3月14日
刚居家的时候,没想过事情会发展的这么严重。我们公司突然走在了行业前列,率先开始居家,严重怀疑是因为公司员工太多,每天上下班人员在各个区域流动会不好管理,政府强制要求。而且16号FF 6.0上线,27号又要交论文终稿,白天一堆工作要忙,晚上做自己的事,三月应该是匆忙而充实的。

3月15日
去公司开会的时候,和马老师在星巴克喝了一杯咖啡,整个街上都没什么人,咖啡店也只有我们两个,一路走到公司阳光很好。这是最近一个月来我喝的最后一杯咖啡,悠闲地最后一次散步。约好在成都看的《粉丝来信》,毫无疑问咕咕了,好在也延期了,也许下半年还有机会。

3月16日
小区第一次封闭管理,为了核酸筛查,连做两天,如果没有阳性的可以解封。

Read more

Posted in: 北纬36°04′N | Dairy

我的春节焦虑

每年春节假期可能是我们这代从小县城到大城市工作的人,置身家庭生活最紧密的一段时间,理论上应该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但我一整个都显得非常焦虑,甚至到了睡不着觉的地步。

阅读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引用汪民安的《现代性》,解释春节的焦虑可能是来自于“现代性”:首先,现代生活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人们从城市回到乡村,是回到了一种缓慢的生活,人们的焦虑在于这种缓慢的生活会终结;其次是春节在家中时人们是一个完整地个体,回到工作之后则变成了大城市规则规训下的不完整的人,服从组织和工业机器的分配;第三则是没有一劳永逸的技能和职业,假期让我们逃离了这种困境,人们害怕会再次陷入对货币的焦虑。

某种程度上,这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左思右想,应该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1. 交流

有时候,父母会抱怨你再也不和他们说心事,而两代人的观念已经相去甚远,你们试图互相理解,但多数情况是失败的。他们想听你对于婚姻、家庭、未来的想法,也并不一定是真的想了解你的想法,只是想让你顺着他们的期望,走向一个除了你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结局。

Read more

Back to Top